“不疯魔不成活!” 本意如此的事情往往可能失败,但是反而会得到其他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正所谓我在大学时期革新的一个成语 “我南辕了北辙”,虽然只加了一个字,但是整体语境和韵味变得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像王莽的铸币改革,看似疯狂的举动,却在钱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莽,以 “托古改制” 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本意为了发展当时的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虽然从经济层面看,这些改革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引发了诸多混乱,但却造就了他在中国钱币文化史上极其有力的推行者地位,形成了中国钱币历史上形制、面值、精美度都极为璀璨的一个时期。其铸币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即便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一、铸币狂魔 —— 王莽
新朝(公元 9 年 1 月 15 日–23 年 10 月 6 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汉书・卷九十九上》载 “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 1 帝、15 年国祚。王莽,改国号为新,“新” 字蕴含着革故鼎新的深意,他将京师长安改称 “常安”,史称新莽。在其统治期间,推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试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禁止买卖奴婢,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推广国营事业,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掌控;而改革币制更是其中影响深远且极具争议的一项。他的很多发明和主张,如实行浮动工资,根据官员政绩和百姓反馈调整俸禄;发明 “青铜卡尺”,其精度和设计理念与现代卡尺颇为相似,诸多改革举措和观念都显得非常超前,让后人不禁连连称奇,因此被后人戏称为 “穿越者”。
▲
中布六百
历史上的改革者,往往身处风口浪尖,要么备受争议,要么被秋后算账,即便能青史留名,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代价,因为改革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流血牺牲在所难免。王莽也不例外,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 “正统” 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 “巨奸”,二十四史之一的《汉书》更是把王莽列作 “逆臣” 一类。但是,我们应该用历史和辩证的眼光看待他,尤其是站在中国钱币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王莽居功至伟!他所发行的一系列钱币,在设计、铸造工艺和文字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水平,皆是古钱史上的精品。
王莽建立 “新” 朝前后,进行了四次钱币改革,改革的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在历史上都较为罕见。除沿用汉代的方孔圆钱之外,他还下令铸造六泉、十布等新币,刀币和布币也在改革中恢复,但从形态上与春秋战国时的并不相同,融入了新的设计元素。新莽货币,钱文纤细挺拔,工艺极为讲究,铜质精良纯净,文字精美绝伦,版别也非常丰富,钱文大体以悬针篆为主,这种字体笔画纤细,像悬挂的针一样,极具艺术美感。
二、王莽时期铸币
(一)国宝金匮直万
国宝金匮直万,堪称中国古钱币中的瑰宝,存世仅数枚,是中国古钱币大珍。它的字体优美流畅,铸工精湛细腻,造型独特别致,上部为圆泉状,顺读 “国宝金匮” 四字,笔法刚劲有力;下连方座,中有篆书 “直万” 二字,结构端庄稳重。该钱在昔日曾易金千两,其价值之高可见一斑,堪称古泉魁首,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无可估量。关于此钱,曾有 “存世真品仅有两枚半” 的说法,虽偶有发现,但数量依然极少。华光普编《中国古钱大集》将其标注为 “一级 无定价”,进一步凸显了它的珍贵。
▲国宝金匮直万
(二)“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公元 7 年摄政期间,王莽为了充实国库,调控经济,下令在当时流通的 “五铢” 钱以外,另外增发 “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等三种货币。这些货币的面值分别相当于五十、五百和五千枚 “五铢” 青铜钱,如此高的面值,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同时,他还宣布禁止列侯以下携带黄金,黄金归国所有,这一举措也与币制改革相辅相成。目前而言,“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价值均不低,尤以 “一刀平五千” 最为出名,价值昂贵。“大泉五十” 普通版别美品大几百至上千不等;“契刀五百” 珍稀罕见,存世量较少;“一刀平五千” 更是古泉名珍,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稀缺性,价格早已是六位数。
在 2025 年 6 月 4 日,有一枚品相极美的一刀平五千,在拍卖会上拍出了 368380 元的价格,这一价格也反映了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一刀平五千
(三)小泉直一
新朝建立后,王莽为了消除汉朝的影响,巩固新朝的统治,于公元 9 年废弃与 “刘” 字有关的 “五铢”、“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等货币,增发 “小泉直一” 这种货币。“小泉直一” 与前次发行的 “大泉五十” 货币同时流行,并且下令禁止携带使用 “五铢” 钱,对新货币持反对意见的人会被流放边境,这一严厉的措施也体现了他推行新币制的决心。
▲小泉直一
(四)宝货制
公元 10 年,王莽推行了最为滥恶的宝货制。所谓宝货制,就是把货币分成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其复杂程度令人咋舌。五物:即金、银、青铜、龟、贝五种不同的币材,涵盖了当时能够作为货币的主要材料;六名:即黄金、银货、龟币、贝币、布、泉六种货币,分类细致;二十八品:包括泉货六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布货十品,如此繁多的品类,给货币的流通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五)泉货六品
其中泉货六品,是在 “大泉五十” 和 “小泉直一” 之间增铸 “壮泉四十”、“中泉三十”、“幼泉二十”、“幺泉一十” 等货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货币体系。这些货币均存世量稀少,由于其历史悠久和稀缺性,价格昂贵,现在的成交价基本上都是过万,壮泉四十、中泉三十美品可过十万,是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
▲泉货六品
(六)布货十品
布货是一种平首平肩、长身方足的布钱,造型古朴典雅。布货十品包括 “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每一种布货都有其独特的规格和面值,钱文清晰,铸造精美,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
▲序布四百
(七)“货泉” 和 “货布”
公元 14 年,王莽进行第四次货币改革,改用 “货泉” 和 “货布” 两种货币,并允许 “大泉五十” 这种货币流通。由于 “大泉五十” 这种货币在流通过程中贬值太厉害,到公元 20 年王莽便予以废除,专用 “货泉” 和 “货布” 两种货币。“货泉” 和 “货布” 在造型和钱文上都有其特色,成为新莽货币后期的主要流通货币。
▲货泉
三、王莽四次币制改革
从公元 7 年到公元 14 年,短短七年间,王莽先后对全国进行了四次的货币改革,改革的频繁程度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但是由于货币改革制度混乱甚至荒唐,尤其重新使用被历史淘汰的龟、贝等作为货币材料,不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需求,徒然制造了不少矛盾和混乱。各类货币比值不合理,换算复杂,给社会经济生活和货物的流通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值却越来越高,实质上是通过这种方式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自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货布
尽管币制改革在经济上造成了负面影响,但王莽时期铸币在工艺和艺术上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铸币铜质绝好,色泽光亮,铸造精致,棱角分明,文字工整秀丽,风格纤秀典雅,有的还采用错金工艺,在古代货币的品相方面中堪称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新朝(公元 9 年–公元 23 年)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年号却有几次变更。公元 9 年 - 13 年,年号为 “始建国”;公元 14 年 - 19 年,改元为 “天凤”;公元 20 年,王莽再次改元为 “地皇”,这个年号一直使用到新朝灭亡的前一年,即公元 23 年。
(一)公元 7 年第一次改革
这时候王莽还在摄政的假皇帝期间,就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币制改革。《汉书・卷九十九上》载 “五月,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汉书・食货志下》亦载 “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 “大钱五十”。
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 “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 “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也就是说这个月王莽下令在五铢钱之外,增铸错刀、契刀和大钱三种货币,对换比例是一个错刀换五千五铢钱、一个契刀换五百五铢钱、一个大钱换五十五铢钱。这次改革,是王莽币制改革的开端,也为后续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大泉五十
(二)公元 9 年第二次改革
《汉书・卷九十九中》载 “莽以钱币讫不行,复下书曰:“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是以八政以食为首。宝货皆重则小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 于是造宝货五品。第一次币制改革仅仅两年之后,就再次进行改革,而这次改革较上次也更为彻底,这一次就是将之前的五铢钱和刀币全部废除,不得再用。然后再次发行全新的货币,曰 “宝货” 来替代这些旧币的作用。所谓的 “宝货” 就是将以金、银、龟、贝、铜五物分别制造成钱货、黄金、银货、龟货、贝货、布货等二十八种货币,包括小钱、七铢、九铢等钱货六品,黄金等银货二品,公龟、侯龟等龟宝四品,大贝、壮贝、幺贝等贝货五品,大布、次布、弟布、壮布等布货十品。
而王莽为何一定要废除五铢钱和刀币呢?在《汉书・食货志下》也给出了原因,其载:莽即真,以为书 “刘” 字有 “金”、“刀”,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而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名曰 “宝货”。这个理由在现在看来其实很离谱,就是王莽在当时发现刘姓有带 “金” 和 “刀” 这两个字,而他认为这个有怀念之前大汉的意思,于是就决定在全国废除五铢钱和刀币,改而用 “宝货” 来替代。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改革理由,也反映了其改革的盲目性。
▲小布一百
(三)公元 10 年第三次改革
这一次王莽就是将前年所颁布的 “宝货” 又全部废除,只留小钱值一和五钱五十两种货币继续使用,并恢复使用汉朝五铢钱。至于为什么王莽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又废除掉 “宝货” 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流通不出去。从以上的信息我们可知在王莽设立 “宝货” 的时候,光光是货币的种类就有二十八种,而这二十八种每种的换算都是不一样的,繁琐的换算让民众难以接受,所以这就造成了在民间根本就没人愿意使用这些货币,因为这些货币使用起来真的很麻烦,而几乎都是在偷偷的继续使用五铢钱。
▲壮泉四十,2024年11月成交价117520元
虽然王莽曾经几次三番的下令民间一定要使用这些 “宝货”,甚至都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措施,如《汉书・卷九十九中》载 “百姓不从,但行小大钱二品而已。盗铸钱者不可禁,乃重其法,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公卿皆持以入宫殿门,欲以重而行之。” 也就是说在当时为了防止民间继续再私自铸造大小钱,只要发现一家,周边的五家都要连带着去为奴为婢,这种连坐制度极其残酷。甚至在当时王莽为了能够让这些货币流通出去,都开始设立了一个奇葩的规定,那就是在当时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吏进出城门只有出示布钱才能自由出入城门,而王公贵族也只有拿着布钱才能入宫见驾。但是就是在当时这样严厉的措施下,“宝货” 都还是未能流通,而就是如此最终王莽在仅仅一年之后就宣布废除了这条制度。
(四)公元 14 年第四次改革
这一次王莽又将之前所定的大、小钱,及五铢钱全部废除,改用货布、货泉两种。据《汉书・卷九十九下》载 “是岁,罢大小钱,更行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真货钱二十五。货钱径一寸,重五铢,枚直一。两品并行。” 也就是说在 4 年之后,王莽又把之前定下的大、小钱废除,重新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货币,那就是货布和货泉。
▲契刀五百
而且这次王莽为了确保货布和货泉的流入,则是下达了更狠的命令,那就是 “敢盗铸钱及偏行布货,伍人知不发举,皆没入为官奴婢。” 就是说在当时如果谁敢盗铸钱或者是只使用货币的话,就直接为官奴婢,而那些知道却不举报的人也是如此下场。但是在当时事实上王莽所发行的货布、货泉的兑换比例极为不公平,据《汉书・食货志下》记载 “直货泉二十五”,也就是在当时一货币可以换二十五货泉,这个乍看起来没啥问题,但是需要知道在当时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而货布却只是 “重二十五铢”,也就是说一个重二十五铢的货布却能兑换二十五个重五铢的货泉,这样的兑换比例明显失衡,百姓们在交易中会遭受巨大的损失。而王莽明知如此,却一定要百姓少使用货币,而多使用货泉,这种不合理的规定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四、六布十泉
平时说到王莽铸币,基本上都会说 “六泉十布”,其实就是把其中的泉、布做了归类总结,是对王莽时期部分主要铸币的统称。并不是说王莽只铸造了六泉十布,这只是一个通俗叫法,他所铸造的货币种类远不止这些。
六泉。包括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共六种。悬针篆,篆体泉字中竖断为两截,乃王莽泉之特点。
十布。包括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和大布黄千共十种。
股票配资在线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